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sikau 部落傳統飲食再現紀實_老鼠湯_料理工序(四):切塊水煮

跟Pasikau 部落傳統飲食再現紀實_老鼠湯_料理工序(四):切塊水煮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Pasikau 部落傳統飲食再現紀實_老鼠湯_料理工序(四):切塊水煮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Pasikau 部落傳統飲食再現紀實_老鼠湯_料理工序(四):切塊水煮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Pasikau 部落傳統飲食再現紀實_老鼠湯_料理工序(四):切塊水煮

老鼠湯,郡社布農語為 aluaz tu vuus,為布農族傳統生活環境中常見飲食,但作為生態重要指標之一的鼠種,隨環境變遷多樣性逐漸消失。此道料理由 Pasikau(巴喜告)部落布農族人於近山使用 hatub(傳統石板陷阱)捕獲aluazhulpih(鬼鼠),並由 Ibu Isingkaunan 余素娥再現此傳統飲食料理,總共6道料理工序。

老鼠湯_料理工序(四):切塊水煮

將去除內臟後的老鼠以剁刀剁成直徑3cm塊狀,放入冷水中煮滾。水煮同時,以刀切取長度約5cm老薑一段,並用菜刀側面拍鬆老薑纖維後放入鍋中同煮。布農族對肉類料理的處理方式相當單純,一般除了以火燻烤外,便是水煮,且僅用薑去腥,是為嚐其肉的原始鮮甜。

老鼠湯可以說是部落文化相互照護的一個展現。臺東縣延平鄉桃源國小校長鄭漢文的田野調查中提到關於布農族對鼠的看待:由於布農族大約每三、四年會進行土地的輪作,需要大量人力協助。通常在開墾與收穫的時節,由各家出人力到各個耕地以工換工,輪流至換工成員家中協力耕作。工作期間則由主人準備中餐晚餐給工作者使用,並在工作告一段落後殺豬酬謝。而家境較拮据無法飼養豬隻者,則會在工作前到田裡設陷阱捕捉毛色像山羊的tansidiaz(月鼠),做為收工時的分享餐食。布農語說minsupah ishusil tu cici,只要有這種老鼠,無論幫工的人有多少,主人家似乎有分配不完的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Pasikau 部落傳統飲食再現紀實_老鼠湯_料理工序(四):切塊水煮 / 撰寫者:陳宥融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62502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地點-地址
鹿鳴部落
地點-縣市區
臺東縣
撰寫者
陳宥融
時間起
2019/07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