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篠田榮

篠田榮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本籍三重。曾以《波切風景》、《廟》、《河畔》、《太平洋》分別入選第5(1931)回、第8(1934)回臺展及第1-3(1938-40)回府展西洋畫部,畫作簽名以「ShiNoda Sakae」落款,「ShiNoda」即「篠田」、「 Sakae」即「榮」的日文讀音。根據1931年《臺灣日日新報》的初入選者報導,「白面青年」的篠田(報導誤植為篠原)是第二師範附屬公學校訓導,篠田則向記者表示「從小就喜歡繪畫,來臺灣之前,一上中學就開始在畫。在臺灣是接受石川欽一郎的指導」,但篠田何時來臺,來臺前的學畫經歷則不詳。經查總督府職員錄,篠田1932-44年擔任臺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公學校之後改稱國民學校)訓導,薪資由月薪48圓至年薪六級俸。1932年石川離臺,一盧會成立,根據野村的評論,篠田在第4回展(1936)出品了《薄霧》、《淡水河畔》、《美人蕉(Canna)》等作品,但前一年第3回展的評論中,野村並未提及篠田,故其加入時間待查。此外,篠田1941年曾撰寫《我國的藝能與圖畫工作》一書,因選修的手工課程改為必修的藝能科工作課程,而此課程被視為皇國民練成的一要素。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讀音
シノダ サカエ(Shinoda Sakae)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性別
出生地
不詳
出生年月日
不詳
卒年月日
不詳
來源
1.〈附属公学校の篠原榮氏〉,《臺灣日日新報》,1931-10-22夕刊(版2)。2.〈『一盧會』 臺北の洋畫家 速が組織〉,《臺灣日日新報》,1932-06-29夕刊(版2)。3.野村幸一,〈一廬會を觀る〉,《臺灣日日新報》,1935-05-01夕刊(版3)。_4.野村幸一,〈一盧會を觀て ホルモンの臭みあり〉,《臺灣日日新報》,1936-06-23(版4)。5.篠田榮,《我が國の藝能と圖畫工作》,臺北:臺灣子供世界社,1941。
父母
不詳
撰寫者
李淑珠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臺展第5、8回(1931、1934);府展第1-3回(1938-40)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