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發生 228 事件,許多臺灣人民未經法院審判,就被殺害或失蹤。根據行政院 228 研究報告推估,約有一萬多人至二萬多人在國家暴力下受難。而1949年起的白色恐怖,更因抓捕匪諜及異議者,又有數萬人淪為政治犯,其中上千人遭槍決。戒嚴下的臺灣,一片噤聲,鮮少有人敢聲援被捕的政治受難者或關心他們的家屬。
一直到 1960 年代,海外成立臺灣人政治團體「台灣青年社」與發行《台灣青年》刊物,臺灣政治犯救援工作開始嶄露曙光。當時全球冷戰正熾,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在亞太地區以反共名義扶植獨裁政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許多國際人士來到臺灣,卻親眼見證當局在「自由中國」的神話招牌下厲行威權體制,打壓箝制民主自由。加上越戰期間掀起的反戰思潮,使得一個又一個國際人權工作者抱持著對人權的信仰,前仆後繼加入救援臺灣政治犯的行列,並與海外臺灣人組織及人權團體合力搭橋,將零星的救援行動組建為跨國聯絡網,為絕境中的政治犯爭取一線生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