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北投公園興建完成後,遊客漸漸增加,二戰期間為了讓遊客和居民躲避空襲,挖設防空壕,而現今防空壕迷宮的前身,即是日治時期的防空壕,戰後在溫泉博物館成立北部防空單位,曾經有1個班的兵力駐所防空壕,後來兵力退出,廢棄不用。
防空壕的興建要追溯到1939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政府在北投利用靠山的自然地形挖設防空壕,範圍從今逸仙國小後方、兒童樂園、新民國中、到國軍北投醫院後方,以作為空襲時的避難場所,靠近地熱谷附近的防空壕,則為專屬疏散溫泉旅社遊客而開挖。
防空壕壕寬平均約1公尺,深約1到1.5公尺,有部份保留完整,其內部四通八達的壕溝,由於早期學校實施防空演習教育,在北投地方推動下,整建為樹林中的兒童迷宮,體驗當時人們躲避空襲的情景,也喚醒老一輩居民的兒時記憶。
來北投遊客除泡湯以外,還可以在迷宮中與孩童嬉戲,或者休息用餐,促進親子互動,也算一種溫泉以外另類收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