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瀧乃湯

跟瀧乃湯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瀧乃湯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瀧乃湯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瀧乃湯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日治末期,北投溪原有簡易涼亭式的「湯瀧浴場」,但由於結構簡陋,雜亂無章,所以,有關人士便於北投溫泉鄉,推動設立北投溫泉浴場,及其他溫泉浴場設施。瀧乃湯約於1907年興建,名稱由來是其門口處即北投溪之「二瀧」,即第二號溫泉瀑布所在,故取名瀧乃之湯。據昭和5年(1930)6月21日發行的「台北近郊北投草山溫泉案內」記載,已有登錄「瀧乃湯」,所以瀧乃湯浴室創建超過百年歷史。

瀧乃湯其泉質為青磺泉,酸度高具刺激性,源自北投地熱谷,初為居民於北投溪畔建立的湯瀧浴場,日治時代成為官方使用的大眾浴池,提供日本軍人療養之用,所以原本只有男湯。其浴池已有逾百年歷史,以唭哩岸石所造,石塊與石塊之間為免滲水或被侵蝕而以硫磺漿塗抹,至今得以保持完整。

台灣光復後由陸軍總部接收,再轉由國有財產局先租後賣,1950年左右賣給承租人林添漢,將露天湯瀧增建屏障,以「瀧乃湯大眾溫泉浴室」為名,並增設女湯與個人湯,目前由其後嗣繼承,為新北投溫泉區現存最古老的日式泡湯浴場,2011年起由第三代經營,2016年進行了六十年來第一次的大型修復工程,但原結構與歷史湯池保留不變,2017年重新開幕。庭院中有日治時期裕仁皇太子探訪北投溪後,民眾設碑紀念之石碑,上有「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字樣,增添思古幽情,也是遊客打卡拍照的好地方。

由於當時的入浴費只需要3分錢,所以又有「三仙間」之暱稱。而浴場與設備瀰漫著強烈的庶民風格,木造建築有如時空凝結,見證了北投溫泉鄉的文化,值得參觀,入內泡湯體驗。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瀧乃湯 / 撰寫者:陳藹文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2263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陳藹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