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瑞岩新村

瑞岩新村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從馬力巴往西南方眺望,可以看見北港溪畔的瑞岩新村。瑞岩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翠峰北側下方溪谷,北港溪左岸,與支流卡告溪(Kagao)匯流處東北方山麓,是邁西多邦(Masitoban)與貼里荖(Telilao)兩社合併而成的聚落。清代邁西多邦居於慈峰下方山麓。大正2年(1913),日警為便於管理而強制移住,由福骨群總頭目泰莫阿萊(Temu.Alai)率領遷於貼畢斯揚(TebisYun),其在北港溪與其支流卡告溪匯流處東北方約2公里地,即斯巴揚舊地東北方1公里地。昭和5年(1930)10月,因溪水暴漲,聚落被沖失,乃遷於社址上方約400公尺,日人稱旁奧克(pon-oko)。貼里荖又稱塔比倫或帖比倫,原住北港溪右岸與其支流塔比倫溪會合處西南台地。大正3年(1914),日本政府為管理方便,南遷至耶畢斯揚對岸山腹叫可納(Konao)的地方,昭和5年(1930),因日本當局獎勵水田耕作,復將其移住至瓦狠干(Vahingan),但不久之後又遷至邁西多邦社上方約200公尺處,另立一社,名塔比倫。國民政府遷台後,邁西多邦改名瑞岩,塔比倫改名光復,1969年合併稱瑞岩。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後,瑞岩因地震造成地層嚴重受損,歷經種種困難,才於2011年12月完成遷村,新址在北港溪右岸,原部落西北方,但因腹地不足仍有32戶未遷建。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瑞岩新村 / 撰寫者:楊飛容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20192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148594
所在地-經度
121.190615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陳永龍、鄭安睎,《卑亞南古道與聚落研究報告書》(屏東: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1);施添福,《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南投縣 》(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 );沈明仁,《仁愛鄉志(下)》(南投:南投縣仁愛鄉公所,2008);瑞岩部落32戶遷住案 土地有著落-自由時報電子報,檢索日期:2020年8月5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0383
撰寫者
楊飛容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