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崙

金崙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金崙原名虷仔崙,址在南迴公路金崙溪河口北岸,為排灣族虷仔崙(加仔難)社之所在。虷仔崙為排灣族語Kanaron之音譯,此地盛產雞母珠這種植物,排灣族人稱雞母珠為 anaran,故以此為社名。昭和12年(1937)日人取其近音改為金崙。1946年國民政府合併日治時期金崙與南太麻里兩個大字,成立金崙村。金崙和南太麻里(原名大武窟)係平地原住民排灣族的兩個社,早在荷蘭時代即已存在,並曾參加 1655 年在卑南舉行的東部地方會議。日治初期被列為番地,隸屬於巴塱衛區。大正7年(1918)九月,日本將兩社排灣族改列為大麻里番,改隸太麻里區,與漢人、卑南族、阿美族同屬普通行政區管轄,有別於其它原住民。由於位於金崙溪河口沖積平原,地位重要,清代曾派海防屯兵駐守。日治時代於此設立警察官吏駐在所,番童教育所、交易所等。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金崙 / 撰寫者:楊飛容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20117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534846
所在地-經度
120.966737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地名辭書(卷三)台東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9年)
撰寫者
楊飛容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