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張照片是2020年由蔡金蓉在苗栗縣通霄所拍攝,照片人物為陳水木先生,照片主要介紹道卡斯劍帶,並說明如何從番仔契的收集到平埔的研究歷程。
陳水木先生,1960年生(民國49年次),為道卡斯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對平埔族的研究緣起於1990年(民國79年)開始在三義開古董店,他發現常可以在舊傢具中,找到存放許久的「番仔契」,都是清朝年間的文書,而且是乾隆、道光年間的契約,爾後他又在自己嬸婆的衣櫥裡,發現一份康熙58年的契約,是陳姓家族來台祖的文書,於是讓他一頭栽進有關平埔族的知識領域與文物收藏中。
陳水木收藏道卡斯族或相關的「番仔契」,範圍從大甲溪以北,到楊梅、龍潭、關西一帶,陳水木對於所收集的文書,會依照文書上的古地名去做田野調查,並找出目前所在的位置,同時他也嘗試畫出一份道卡斯族各社的分布地圖,這張地圖耗費他將近七年的時間。因為這樣的投入讓他對道卡斯族大甲東社、吞霄社、後龍新港東、西社有完整的收藏與整理。
根據陳水木所收集的契約分析,平埔族在道光、嘉慶年間土地流失最多,在這之後平埔族的契約就很少見,主要原因是平埔族的土地都已流入漢人手中。
在將近40年從事收藏的工作中,陳水木認為文物固然有價值,但不應該偏重於物而忽略文,古契約上的文字記載了早年臺灣人民的生活實況,具有跟「物」同樣重要的的文化價值。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