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北投公園內,緊臨北投溪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是由台北州廳仿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浴場所興建,規模為二層樓建築。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1913年落成,是當時東亞最大溫泉公共浴場,由日治時代台北廳長井村大吉下令建造,台灣總督府的建築設計師森山松之助監造,為和洋混合風格:一樓以紅磚砌牆、二樓有斜面木造雨淋板的「半木式建築」。其門廊、煙囪、半圓高窗、彩繪玻璃拱窗、鐘型屋頂等為西式建築常見,有英式鄉村別墅風格;內部一樓有圓拱列柱圍起的羅馬風格石造浴池,設計為需要站立泡湯的「立湯」,另有兩座小浴池和一間VIP湯屋服務女賓,二樓休憩區為木造,有榻榻米大廳、涼亭、望樓、玄關,有販售餐點飲料、安排藝文演出。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至北投參觀公共浴場與考察溪中的北投石之時,浴場二樓因而增建「御休所」供其休憩。
在北投溫泉發展史上,這裡是非常重要的日治時期公共休閒場所,不過,戰後歷經中山堂、台北縣議會招待所、民眾服務處、民防指揮所與光明派出所使用,後期荒廢至1994年被北投國小師生發現,社區居民發起保存古蹟運動,1997年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1998年整修完成重新命名為「北投溫泉博物館」,為台灣首座公民合營博物館,目前一樓為北投溫泉浴場展示區、北投石展示區以及溫泉北投展示區,二樓有北投溫泉鄉發展史、多媒體視聽室、北投產業等展區。
北投溫泉博物館是北投溫泉文化縮影,假日室內或戶外草皮,很多民眾拍照打卡,或者閒聊嬉戲,這棟百年古蹟,成為北投地標,與北投溪對岸的北投圖書館,列入來北投必玩的景點,北投溫泉博物館能夠保存下來,更是北投人的驕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