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壽峠

壽峠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壽峠,位於草埔村與台東縣達仁鄉的交界上,是縣界也是分水嶺,為中央山脈尾端的一小山口高約五百公尺,日治時代楓港越嶺道,今日南迴公路由此穿越。清「楓港、卑南古道」為清末「開山撫番」古道中,南路之其中一條,前後南路共完成5條從屏東通往臺東的古道,本道路由清代通判鮑復康所開鑿。起點為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經臺東縣達仁鄉安朔村,抵臺東縣臺東市,全長約108公里,1874年(清同治13年)11、12月間以排灣族社路為基礎開鑿,因此開通道路所費時日極短,由於原住民出草事件頻傳,故使用壽命也最短。依道路距離及地形特徵,清代文獻中,古道以社路為基礎,由楓港向東北沿溪開鑿,圓山下為伊屯部落前方小山丘,雙溪口為今日雙流,之後的路並未與南迴重疊,而是沿社路北轉繞進耆路知可山再沿稜接到壽峠,最後出魯木鹿溪再沿海岸道路到大武。1933年(昭和8年)開鑿楓港越自動車道路,為今日南廻公路的前身,主要通過新路、丹路、雙流、草埔、森永、南田等部落。清代因為「開山撫番」緣故,所修築5條南路之一的「楓港、卑南古道」,全長約108公里(從屏東楓港到臺東市),中央山脈部分約44公里,平地的路段目前已經全部變成公路,山區部分西部多數道路已成為產業道路,以東的古道段較為清楚。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2453
所在地-經度
120.83566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鄭安睎,《臺灣原住民族傳統舊社與古道研究成果 2012年》(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5年)
撰寫者
陳威潭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