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出火

出火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影像為出火特別景觀區入口意象,出火是恆春半島著名的地質景觀,為天然氣湧出著火所形成。今日主要觀景點為出恆春東城門,沿行公路(200號縣道)約三公里北側的二重溪橋下。但因出火位置並不固定,故出火聚落及山火橋的位置均與目前之景點不同,《恆春縣志》有如下描述:「出火山,在縣城東五里三臺山之左……,為縣城入射麻里赴內山之路,路岸穴孔如碗,火即出無煙而焰,焰高尺餘,陰霾天可見,投以草木則烈而燼,火移徙無定處,源細而流長,行六、七里會龍鑾潭西北流入海,據采訪錄,近年火少見,士女往觀者,謂尋火而得則吉,否則不吉,居民以此占否泰也」。 出火聚落位於出火橋附近,日治初期可能位在橋南側出火溪(下游又稱為山腳溪)畔河岸地,今則多聚居於公路北側,戶數並不多,但由殘存的一戶祀壺信仰可知,昔日有平埔族聚居,曾有平埔番厝庄的稱呼。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出火 / 撰寫者:陳威潭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19073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00825
所在地-經度
120.75759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鄭安睎,《臺灣原住民族傳統舊社與古道研究成果 2012年》(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5年)
撰寫者
陳威潭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