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民國51)鐵砧山1號井鑽探成功,證實鐵砧山氣田儲聚豐富的油氣。苗栗縣鐵砧山礦場生產的大量天然氣,除了與錦水礦場共同供應慕華尿素廠作為生產肥料的原料,及竹苗一帶工業與家庭用戶外,還足以提供發電之用。1964年(民國53)通霄發電廠設立,由臺灣電力公司選址建設、中國石油公司配合建設礦場至發電廠的運輸管線,成為臺灣電力史上首座以自產天然氣為燃料的發電廠。圖中1966年(民國55)的老照片,顯示鐵砧山生產的部分天然氣,供臺電通霄發電廠中的氣渦輪機組作為發電燃料。
鐵砧山天然氣供應發電廠作為燃料的時間並不長,隨著石化業發展,天然氣的經濟價值更被重視,燃燒自產天然氣發電成為不符經濟效益的選擇。1977年(民國66)起,鐵砧山天然氣改優先提供尿素廠與民間使用,通霄發電廠機組全數停擺、過幾年才轉為燃燒輕柴油。直到1990年代起為環保與能源考量,燃燒天然氣發電再度成為選擇,只是改以進口液化天然氣做為燃料。這些進口天然氣由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接收後,經海底管線運至通霄溪出海口配氣站,再輸送至通霄發電廠內使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