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炭燒製技巧

木炭燒製技巧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關於木炭燒製技巧,1933年(民國22)出生的造橋老木炭師王德盛曾於受訪時表示,相思樹愈溼愈能燒出品質優良的木炭,所以不能過早砍下讓其風乾,通常會等窯蓋好後才上山砍樹,砍足一座窯的容量即可。一般標準尺寸的炭窯通常都能容納上萬台斤的相思木,入窯時要依循由內往外、由下往上、直立堆疊的方式,視木材長短,各有適合的位置,長的立在中間,較短的擺旁邊,最短的可以當填塞料,疊放過程盡要可能塞滿、塞緊,如果不夠緊或横著亂擺留下縫隙,之後木材炭化收縮時,炭頭容易摔落折斷影響賣相。木料塞滿窯室後即可封窯,早年磚頭取得不易,工人會用卵石砌牆再裹上泥土封住窯門,下方要預留一個排煙孔。窯門若沒砌牢,燒到一半窯門垮下空氣大量流進,會讓整窯木料燒個精光。

一般而言,整個炭窯生火流程約要7天,前3天較不需要技術,火力偶爾間斷也無所謂,第3到4天時窯室內木材開始從上往下炭化,這時就要全神貫注控制火力持續中火,一旦火力過猛「發窯」就會整個燒光,火力太小會無法炭化,甚至也可能火熄滅後,新鮮空氣大量流入窯室一樣「發窯」整個燒光。在此階段木炭工匠會用燃燒速度較快的草結當燃料,並視煙道排煙的速度與顏色來機動調節火力,日夜待在窯邊不能打瞌睡,這是生火最辛苦的階段。

當窯室木料從上往下炭化到達約「馬腳」高度即可,馬腳下方未炭化部位未來燒起來會多煙,單價比較便宜但火力旺盛,早年農家常買馬腳煮熱水,少煙的木炭才用於煮飯烹飪。有兩個觀察指標來判定停火時機,一是封窯門時横插入一根相思木料到窯室裡,高度大約是馬腳最高點,當中火持續3、4天後小心搖動這根木料,只要裡面炭化可以輕易折斷即可,且這時會因為外面空氣少量進入接觸炭化區而發出獨特的嗶剝聲;另一方法是撫觸窯室外壁,如果窯內木頭已炭化,外壁就會產生粉酥手感,當馬腳位置的外牆變得粉酥後就是停火時機。通常停火7天後才可打開窯門取出木炭,隨便開窯容易造成殘火引發大燃燒。圖為木炭燒製疊放時要緊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木炭燒製技巧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61637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