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攝於太平買菸場-陳庭詩紀念美術館,拍攝的物件為陳庭詩創作甘蔗板版畫作品之局部甘蔗板樣品與雕刻刀。
1958年,陳庭詩加入了「中國現代版畫會」,在戰後的克難時代,畫會成員間無不想方設法希望可以突破現有媒材的限制,因此除了甘蔗板外,還做過像是膠板、腐木等媒材的嘗試。而在甘蔗板上的創作,陳庭詩並不是第一個採用甘蔗板的藝術家,由於甘蔗板價格低廉,對於阮囊羞澀的藝術家理應是最是最好的創作媒材,畫會中也早有許多藝術家對甘蔗版做過嘗試,然而因為甘蔗板易碎易破的特性,讓其他藝術家紛紛打退堂鼓,也只有陳庭詩將捉摸不定的甘蔗板,掌握得恰到好處。
但陳庭詩也不是一開始就對甘蔗板得心應手,而是在經歷無數嘗試與失敗又拼拼黏黏後,才逐漸摸清楚這個媒材。甘蔗板實際上最早被使用於天花板夾層,由於台灣盛產甘蔗,甘蔗板利用甘蔗渣製成,質量較輕軟、表面粗糙,面積大,是經過壓榨後所出現的副產品,也是台灣當時易取得的建材之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