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五十二甲濕地的故事-穗花棋盤腳與風箱樹

跟五十二甲濕地的故事-穗花棋盤腳與風箱樹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五十二甲濕地的故事-穗花棋盤腳與風箱樹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五十二甲濕地的故事-穗花棋盤腳與風箱樹

近幾年五十二甲濕地的穗花棋盤腳在地方政府與新聞媒體的宣傳下,遠近馳名。穗花棋盤腳由於只在夏天晚上才開花,別名夏夜煙火,在6~8月花季時,濕地時常擠滿了賞花的車潮和人潮。而在美麗的穗花棋盤腳旁邊還有更神秘的風箱樹,由於每年只有5月開花,很少人看過他的真面目。

其實,穗花棋盤腳別名「水茄苳」,風箱樹別名「水芭樂」,兩種植物的別名裡都有「水」這個字,那是因為他們就是生長在溼地、水邊的植物。由於根部有可以泡在水裡不會腐爛的特性,早期農民會在田埂種植這兩種樹來護堤,既可以抓住土壤、養地、又美觀,據說像棋盤腳的種子含有植物鹼,早期的人還會拿它來洗衣服和洗頭髮。後來因為水利設施的興建,田埂水泥化,要將水茄苳和水芭樂移除,那時幾位愛樹的前輩,旅樹民宿的老闆張碧聰、荒野保護協會邱錦和老師等人,才將附近的水茄苳和水芭樂移植到五十二甲濕地保護區。

在冬山三奇社區(三奇美徑)附近,就有這樣有趣的對照組,左圖是水泥化的田埂,右圖是早期種植風箱樹和穗花棋盤腳的田埂。在現代追求便利性的同時,我們是否遺忘了許多早期先人的生活智慧呢?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五十二甲濕地的故事-穗花棋盤腳與風箱樹 / 撰寫者:黃兵善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04716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利澤簡文教促進會、訪談林文明、利澤國中陳建志老師生態課程
撰寫者
黃兵善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