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嫲(大埔腔客語:do+ maˇ)的華語為柴刀,是一種用鐵鍛造呈長方形的刀具,可用來砍柴、劈竹,早年東勢石城、埤頭山區有廣大的原始竹林,往昔先輩擅長運用在地竹材資源編製各種生活用或農用器物,刀嫲是最常見的剖剝刀具,可用來砍竹、開竹、剖篾等,用途甚廣。
此平頭式刀嫲為石城竹山新安堂古阿木老師傅所留下,主要是古老師傅當時製作大米籮時,開竹、剖篾使用的工具,約自1910年代(日明治末年間)開始使用,後傳於其子古進威師傅繼續使用;此刀嫲在構造上可分為刀體、刀柄等兩部分,總長約37公分,刀體為長方形,寬約4.5公分、刀背厚約0.8公分,刀柄為短圓筒形,直徑長約2.9公分,圓筒刀柄內中空。
無論是早期的傳統竹編或是現代竹籐編藝術,編製前篾材的準備,是竹編製作重要的環節,刀嫲是竹編製作基本的剖剝工具,順手的一把刀嫲相對竹編師傅而言才是適得其所,才能剖剝出適用的篾片、篾絲,才能編製出好的竹編作品。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