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笏社」,噶瑪蘭族舊社名,位於今五結鄉福興村內。在清代與加禮宛、奇武荖並稱為東勢三大社。由於漢人的入墾,帶來生活型態的轉變,族人生計受到壓迫因而陸續遷離。
根據日人伊能嘉矩於1896年(明治29年)的踏查,掃笏社當時分為上、中、下三社,屬於二結堡,人數不多,平埔族文化逐漸流失中。現今更是不見平埔族人的蹤跡。本區另有一姓藍仔底的漢人聚落,位於正勉堂附近,當地人稱「掃笏廟」,據載正勉堂為藍姓祖先從唐山請靈而來,原設於藍姓祖厝內,後經過多次搬移,最後遷至現址。居民以藍、黃、楊為主姓。
該社前方因有灌溉水圳「五結排水幹線四結支圳」流經在此,設有一「掃笏制水門」調節控制流量。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