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掃笏社

掃笏社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掃笏社」,噶瑪蘭族舊社名,位於今五結鄉福興村內。在清代與加禮宛、奇武荖並稱為東勢三大社。由於漢人的入墾,帶來生活型態的轉變,族人生計受到壓迫因而陸續遷離。

  根據日人伊能嘉矩於1896年(明治29年)的踏查,掃笏社當時分為上、中、下三社,屬於二結堡,人數不多,平埔族文化逐漸流失中。現今更是不見平埔族人的蹤跡。本區另有一姓藍仔底的漢人聚落,位於正勉堂附近,當地人稱「掃笏廟」,據載正勉堂為藍姓祖先從唐山請靈而來,原設於藍姓祖厝內,後經過多次搬移,最後遷至現址。居民以藍、黃、楊為主姓。

  該社前方因有灌溉水圳「五結排水幹線四結支圳」流經在此,設有一「掃笏制水門」調節控制流量。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掃笏社 / 撰寫者:莊文生;鄭文嵐;謝淑娟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03009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福興村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681197
所在地-經度
121.7865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噶瑪蘭廳志》,(台灣省文獻會 陳淑均 1993) 《台灣地名辭書卷一:宜蘭縣》(台灣省文獻會 黃雯娟 2000)
撰寫者
莊文生;鄭文嵐;謝淑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