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貓里霧罕橋

貓里霧罕橋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貓里霧罕」,噶瑪蘭族舊社名,位置約現今北抵貓里霧罕橋、南至鎮安宮、東臨台2省道、西至宜蘭河左岸堤防之間,其範圍大致為新南村東南部。為「奇立板社」之分支,因位於奇立板之下游處,乃稱為「下社」,後漢人簡稱「霧罕」。清治末期,稱為「霧罕庄」,隸屬於民壯圍堡。該庄東隔宜蘭河與廍後庄為界,南隔濁水溪與茅仔藔庄、下三結庄為界。

  早期霧罕與新南之間往來全靠船渡,當時的船大部分是鴨母船或竹筏,交通甚為不便。1994年縣府為了通行的便捷,在宜20線上建一新橋,橫跨宜蘭河,並以當地噶瑪蘭舊社「貓里霧罕」為橋名。

  此橋開通後,下壯五至東港,只要過橋便可前往廍後接省道濱海公路,且不僅成為壯圍鄉內台7線連結台2線之重要橋梁之一、也是新南村與東港村之間的交通要道,同時增加了溪北往來溪南交通之延伸與擴展。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壯圍鄉新南路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722931
所在地-經度
121.800727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台灣舊地名之沿革》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
撰寫者
莊文生;鐘碧娟;謝淑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