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百合

跟百合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百合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百合:甘平,潤肺,清熱。朱二允曰:「久嗽肺虛,虛則宜歛;百合之甘歛,勝於五味之酸歛」。本草:「一名重箱,一名中逢花,一名重邁,一名中庭」。群芳譜曰:「百合,一名摩羅春,有麝香、珍珠二種」。爾雅翼曰:「小者如蒜、大者如椀,數十斤相累狀如白蓮花,故名。百合,言百片合成也」。按:此品可果、可蔬、可藥、一名玉手爐。別有如蘐花,紅斑而小;小者名虎皮百合。又一種自生者,曰野百合。


本條史料是講述百合的食藥功效。


本條史料出自於《恆春縣志》。《恆春縣志》是恆春縣的方志,主修者是時任恆春縣知縣陳文緯,總纂為屠繼善,書成於1894年(清光緒20年)。然而書成之時正好遇到甲午戰爭並將臺灣割讓日本,書稿便被陳文緯帶回中國,因此在當時並未刊行,且不知書稿流向。1948年冬天,臺灣大學教授方豪意外於中研院史語所搬遷來臺的文物資料中發現了《恆春縣志》的書稿,之後交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將書稿校對後出版。


百合的鱗莖像洋蔥一樣由鱗片抱合而成,中國文化將其視為婚禮的吉祥花卉,祝福新人「百年好合」、「百事合意」。有人以「雲裳仙子」來形容百合花的高雅純潔,在天主教信仰中百合花為聖母瑪利亞的象徵,而梵蒂岡以百合花象徵民族獨立、經濟繁榮,並把它當成國花。百合鱗莖也是食藥兩用的佳品,其藥性微寒,入心、肺經,可清肺解毒,是秋季養肺的食療聖品,在中藥材上經常用於潤肺、止咳、寧心安神之用。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百合 / 撰寫者: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2189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資料來源
恒春縣志卷九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創作者
屠繼善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