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分事件

大分事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此圖為國立東華大學數位人文與地圖研究室所繪製,從此圖中可了解大分事件發生的經過與移動。事件起因於南蕃槍枝收繳行動,而在布農族與日人之間發生的衝突事件。1915年(大正4年 )2月22日,布農族的Dahu-ali率眾攻打大分駐在所,殺死警手1名,因其弟aliman-sikini阻止,中途撤退。5月12日,攻打喀西帕南駐在所,殺死11名所員。5月17日,突襲大分駐在所,所員12名全被殺光。6月7日,aliman-sikin指揮200族人攻擊在馬西桑及阿桑來嘎兩地避難中之日警,攻擊後暫匿居馬典古魯社。6月28日,赴新武路救援之警察隊,在分歧路警戒所附近遭到埋伏攻擊,死亡3人受傷6人,Dahu-ali暫時移轉馬斯博爾社。大分事件後,Dahu-ali率領族人27戶,約266人轉戰抗日,經由闊闊斯,翻上中央山脈雲峰與南雙頭鞍部,再下至玉穗山南稜,在荖濃溪上游東岸,建立damuhu(玉穗社)之抗日基地。Dahu-ali的抗日行動長達18年,範圍涵蓋拉庫拉庫以南至鹿野溪以北。日人為此開闢關山越嶺理蕃道路,與原來的八通關越嶺道路,形成南北鉗形包夾之勢。玉穗社腹背受敵包圍,不得不於1933年(昭和8年)4月22日接受招降,出席於高雄州廳廣場所舉行之歸順(和解)儀式。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大分事件 / 撰寫者:楊于萱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1446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撰寫者
楊于萱
創作者
楊于萱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20
媒體類型
圖稿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