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堆自清代以來就是著名的米穀產區,而客家人對於米食的技藝更是爐火純青,除了著名的粄食文化,米做的點心都是信手捻來,像是米麩糕、米香之類的點心。米香,客語又稱「磅米𥺆」,是早期農業社會廣受大人、小孩喜歡的傳統點心之一,村子內只要有製作米香的師傅前來,許多民眾大都會拿乾淨的桶子裝米,去排隊請師傅來製作。米香的傳統上的主要材料除了米,還有沙拉油和麥芽糖,而現在除了這些主要材料之外,會加上花生、芝麻或是堅果五穀等不同配料,讓米香口味更豐富多元。
除了米可以製作成米香,像是小米、玉米或一些五穀材料也可以用來製作,只要是受熱後可以膨脹變得蓬鬆。當師傅將米放入爐中加熱後,就要注意鍋爐的加熱時間,大約8-10分鐘,時間短了米還沒爆開,時間太長了米會過酥口感變差,當出爐時間一到,師傅把爐口一開,碰的一聲巨響像是宣告一場表演的開始,混和高熱與香氣的米香衝入罩住爐口的網子中,師傅立刻手腳俐落地將爆熟的米放入不鏽鋼盆中,加入熬好的麥芽糖,趁熱快速混合,這個過程必須要迅速,不然當熱度一退就很難混勻了,之後將拌好的米香倒入模具中,趁熱以桿棍將熟米壓平,等稍涼之後就可以切塊,好吃的米香就正式完成。
從事米香製作已超過30年的賴松光師傅說時代不同了,現在傳統手工製作米香的人少了,吃的人也不多,不像以前在六堆鄉村一出現就會受到圍觀。米香製作過程其實像是在進行一場結合聲音與味道的表演秀,當開始製作時大人小孩都會圍在一旁觀看,而出爐的巨響宣告整場表演來到高潮,所有小孩都會激動眼神放光,混合過程中米與糖的香氣,木勺拌料的唰唰聲,到最後切塊時的清脆聲響,大概是農業時代孩童期待的天籟之一,也是物資較貧乏的時代中難得的享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