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亭位於馬公市區西岸,是一座古剎,建於清康熙35年(1696),為澎湖遊擊薛奎所倡建的,內供奉南海觀音菩薩,是澎湖縣的佛教聖地,更是古蹟之一。近三百年來,屢經重修,尤其在光緒10年(1884),法軍侵澎,不但廟宇被法軍所毀,甚至連廟內所存的名貴古物及觀音佛像兩尊、十八羅漢、鐘等均被法軍掠奪一空。劫後廟貌全非,至光緒17年(1891),總兵吳宏洛才捐銀重建。民國16、48年各重修一次,48年重修時,並增建「望潮亭」一座。現在廟前的一對石獅子,是原澎湖廳通判衙前的石獅子,民國12年日據時,「澎湖新廳舍」落成,而從舊廳舍門口移來的。「鐘鼓樓」中的古鐘,是康熙35年初建時的古鐘。壁上有何志浩將軍撰,賈景德書的「觀海歌」,這是近代的古蹟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