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由IBM在1956年開始使用,在1960年代初成為通用式電腦中主要的輔助存放裝置,隨著技術的進步,硬碟也成為伺服器及個人電腦的主要組件。硬碟是電腦上使用堅硬的旋轉碟片為基礎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儲存和檢索數字資料。硬碟的讀寫是採用半隨機存取的方式,可以以任意順序讀取硬碟中的資料,但讀取不同位置的資料速度不相同。
光碟於1965年由美國人發明,當時所儲存的格式仍以類比訊號為主,大約在1990年代中期時開始普及,是用雷射掃描的記錄和讀出方式儲存資訊的一種媒介。
硬碟和光碟都是電腦的輔助記憶體,主要用來儲存和備份大量的資料。其中又以硬碟為現在較熱門的輔助記憶體,因為其體積小且容量大。一份2TB的資料需要400片以上的光碟才能儲存完畢,而硬碟只需要一顆,甚至還能有剩餘的空間去儲存更多的資料。
隨著時間的演進,硬碟和光碟製造技術都有所進步,能製造出速度更快、體積更小、容量更大的硬碟和光碟。最早期硬碟的體積相當於兩個冰箱,不過其儲存容量只有5MB,而如今的硬碟便於攜帶、讀取速度快且擁有好幾TB的容量。光碟也從容量300MB,到現今最大已經能夠儲存1TB的資料,也擁有更快的讀取速度。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