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2年(1683),靖海侯施琅將軍征臺後,將隨軍而來的湄洲媽祖聖像留在鹿港供人崇拜。相傳隔年鹿港有一鄭姓漁夫某日下海捕魚時撿到一塊木頭,隨手丟了它繼續捕撈卻又撿到,如此循環數次後,漁夫無奈地收網回家,不料,這塊木頭開始發光並跟著漁船靠岸,鄭姓漁夫覺得神奇,便把木頭帶回家放。忽然之間,有神靈降在漁夫身上,說明「其原為天帝駕前主理判事,曾下凡現身福建北頭,今奉玉旨與二位賢弟擇地鹿仔港開基保國佑民」。問其姓,即指示一首籤詩曰:「蔡公去祭忠臣廟,曾子回家日落西,此去金科脫了斗,馬到長安留四蹄。」居民根據此詩分析其姓為「蘇」,從此此地便稱為「北頭」,眾人也根據神意,聘請大陸泉州師傅將所拾木塊雕成三尊神像,即蘇府大、二、三王爺。
蘇府王爺神靈顯赫,其中「蘇王爺移北斗溪」的傳說膾炙人口。相傳清道光年間,北斗溪經常水滿為患,沖潰堤岸,民不聊生。清道光11年(1831),蘇王爺出巡時,在當地居民的跪求之下,王爺隨即答應擇日移溪。在移溪當日準備了鋤頭、畚箕、牲禮、五味、金紙、敕鋤頭符令、佈鎮七星,先祭拜山、水二神後,再由隨駕法師手持寶劍作法,王爺神輿壓陣,瞬間溪流隨鋤頭符令轉移,眾人無不稱奇,從此北斗溪的水患不再、人畜平安。
鹿港奉天宮廟內牆壁懸掛無數匾額,其中寫著「靈顯移溪」,而關於「蘇王爺移北斗溪」的傳奇,亦流傳迄今。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