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老品種新創新-小葉種紅茶

老品種新創新-小葉種紅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老品種新創新-小葉種紅茶

圖片為以小葉種茶樹製成之小葉種紅茶的茶葉及茶湯。臺灣主要栽種小葉種茶樹包括青心烏龍、青心大冇、大葉烏龍、青心柑仔、鐵觀音、臺茶12、13號及四季春等,以夏季茶菁原料利用製茶新技術將夏季小葉種茶菁原料研製成高香小葉種紅茶,可有效提升茶葉新口味及附加價值。

臺灣具有研發產製不同茶類之歷史記載,從不發酵之綠茶到部分發酵之包種茶、烏龍茶及全發酵紅茶等均有生產。臺灣各茶區產製的特色茶具有特殊香氣與甘醇的滋味,深獲消費大眾好評。

臺灣主要栽種小葉種茶樹包括青心烏龍、青心大冇、大葉烏龍、青心柑仔、鐵觀音、臺茶12、13號及四季春等。上述小葉種茶樹品種,一般在春、秋及冬季以採摘製造綠茶、包種茶或烏龍茶為主。夏季因高溫日照強,茶菁所含兒茶素含量較高,若製成綠茶、包種茶或烏龍茶,在發酵度不足之狀態下,茶湯苦澀味較明顯,香氣亦不易呈現,往往造成夏茶產銷失衡問題。反觀紅茶以夏季茶菁原料製成之品質最佳,若能利用製茶新技術將夏季小葉種茶菁原料研製成高香小葉種紅茶,可有效提升茶葉新口味及附加價值。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老品種新創新-小葉種紅茶 / 撰寫者:邱垂豐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59808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邱垂豐
時間起
年代不明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