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方澳討海文化館

跟南方澳討海文化館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南方澳討海文化館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南方澳討海文化館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南方澳討海文化館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南方澳討海文化館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南方澳討海文化館

南方澳討海文化館位於宜蘭蘇澳的豆腐岬海水浴場後方,北側為南方澳跨港大橋重建區,南側則是北部風帆中心預定地,園區占地675平方公尺,建物為一層樓R.C構造,以合院形式建構。

國民政府於1974年為提升國家總體經濟發展,規劃在臺灣進行十大建設,蘇澳商港便是其中之一。建港之際,為加強商港南堤一帶治安,便在豆腐岬北側山壁開闢出平地建造營房,供警備總部港檢處海防班哨進駐,是為豆腐岬海防哨所。1987年戒嚴海禁時期結束軍管解除,哨所改由內政部警政署基隆港務警察所第五崗哨入駐使用,至2001年4月基隆港務警察所撤離,哨所才閒置下來。直到2007年,由文建會指導、宜蘭社區大學老師陳財發領導的「南方澳討海文化館文史調查及空間規劃計畫」開始進行,方於2009年,宜蘭縣政府從蘇澳港務局及國有財產局手中取得哨所設館資格,並交由蘭陽博物館籌備經營。

由於曾為軍事建築,討海館展現出對稱、方正、嚴肅而單調的格局,牆面上有供射擊使用的射擊孔、圍牆上緣也嵌著碎玻璃片,透過保留空間遺跡與館內人文歷史、漁業文化等文史資料的展示,同時改造討海館的屋頂,規劃為陸連島景觀平台,讓來訪的旅客能在欣賞太平洋之美的同時,深刻感受南方澳的時空變化,以及人與海洋之間所具備生命、生活、生產與生態的四生關係,見證不僅是南方澳,而是整個臺灣從拒海到開始親海的海洋文化歷程。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南方澳討海文化館 / 撰寫者:楊詩羽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9792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蘇澳鎮跨港路2號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12:00 - 13:00為員工休息時間) 除農曆除夕及初一休息外,全年開放。目前休館裝修中。
電話
(03)9964629
隸屬
公家
撰寫者
楊詩羽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