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百餘年來間,台灣曾先後為荷蘭、日本所據,在社會及文化的發展因此受到阻礙,甚至停滯。因此自明清、日據,以迄於今三百餘年間,台灣美術發展的道路是坎坷的。在這崎嶇困頓的路途間。有許多的先人致力於台灣美術文化的開拓,但相關的研究及文獻卻如鳳毛麟角。有鑑於此,台灣省立美術館(現為國立臺灣美術館)在制定館藏目標功能時,把收集台灣早期開發建設的美術資料,乃至收藏明清時期美術家代表作品,列為長期努力的目標之一。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底,雄獅美術策劃舉辦「台灣美術三百年作品展」,並於該年十二月底分六梯次陸續於雄獅畫廊展出。其目的在於將台灣美術家的思想、風貌、及創作成果,做一次較為廣泛的呈現,提供參觀大眾一次思索審視的機會。由於該展覽與台灣省立美術館計畫收集台灣美術史料的目標相近,台灣省立美術館便與雄獅美術合作,待該展覽結束後,將全部作品運至台灣省立美術館,並於民國七十九年五月十二日至同年七月八日規劃展出。展覽內容包含國畫類一百零七位創作家的作品,西畫類一百零一位創作家的作品,立體造型二十位創作家的作品及四位素人創作家的創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