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船錨

船錨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船錨為鐵製品,藉由投入水中穩定船隻,讓船隻能穩當停泊。照片中的船錨表面佈滿鏽蝕,目前藏於馬祖民俗文物館,展於三樓常設展冬𦁧船中。

船錨又稱碇,最早由石頭製作,或以裝滿數顆石頭的籮筐代替,後來以木頭當作鉤爪,和沉石綁在一起投入海中。在金屬取得容易後,便紛紛以金屬製錨為主。使用時也會考量船隻大小、載運量或停靠船舶的海床地形等,而產生許多不同的形式與造型。此船錨的造型較偏向犁錨,適合近岸地區或泥沙性質的海床。

早年出海捕魚的船隻為傳統的𦁧艚,無論是出海或回程,因𦁧艚吃水較深無法直接靠岸,因此漁民必須以小舢舨轉乘上岸。出海時,漁民須先將舢舨從沙灘搬到淺灘處,將相關漁具放置於舢舨上再移動到𦁧艚,後把繩索一端綁在船錨尾端,一端綁在船頭,將船錨投入海中,使小舢舨停留在原本𦁧艚停泊處。待捕魚作業結束後,漁民便會將漁獲與漁具搬運上舢舨後,再將原綁在小舢舨的繩索,改為綁在𦁧艚上,使𦁧艚停泊於原地,再行駛舢舨返回岸邊。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船錨 / 撰寫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73789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創作者
馬祖人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