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為客家擂茶工具,「擂茶」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東南和湖南地區,可直接飲用,亦可泡飯作為主食。臺灣桃、竹、苗等地區也有擂茶文化。工具分別為「擂缽」及「擂缽」。
「擂」是指研磨的動作,把茶葉、花生、芝麻…等食材放進「擂缽」內,用「擂棍」研磨成糊狀後,再用沸水沖泡成養生的茶飲,香純濃郁,不僅能消暑止渴,也能滋補養生。「擂缽」是擂茶的主要工具,是由陶土燒成,用來研磨食物或藥材的盛器,缽內有向中心輻射狀的特殊溝紋,利於研磨食材,幾乎每個客家人的廚房都有一個。「擂棍」是擂茶的主要工具,是一支直徑約 5公分,長度約 50公分,用來研磨食物或藥材的木棍,材質以油茶樹幹(莖)為佳,芭樂樹、柚子與橄欖樹次之,其他樹木則不可用,因為在研磨時,擂棍的成份也會加入其中。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