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春明手稿:〈大餅〉

黃春明手稿:〈大餅〉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黃春明手稿:〈大餅〉

〈大餅〉原載於1971(民國60)年1月的《文學雙月刊》(前身為《文學季刊》)第1期,收錄於2005(民國94)年5月聯合文學出版《莎喲娜啦·再見》。這篇手稿是第1頁,書寫於20*22的稿紙上。〈大餅〉的主角蔡萬得,四十多歲,與房產大亨同名,卻已經因公司破產而失業了三個多月,家裡可用的錢只剩四萬多元。一時找不到工作的蔡萬得,閒悶在家,脾氣煩躁,罵東罵西,叨念妻兒;經妻子點醒,有些內疚。一時無法入睡的蔡萬得,心疼孩子為了作業而熬夜,不覺地替孩子完成未竟的作文題〈憂患意識〉。結果孩子光雄的作文成績得到「丙」。最後蔡萬得拿著孩子的作文簿,不自然地調侃笑說「哈哈哈,我們餓不死了,我們餓不死了,光雄得了一個大餅回來。」

小說藉由市小民、地產大亨的貧富對比,寫出即使經濟逐漸起飛的台灣社會,仍有困在「經濟」鐵窗裡的小市民,為生活拚搏──以自嘲的幽默寄寓走出困境的生機。小說也觸及主角失業時沒有獲得遣散費的勞資問題,因失業而自尊、信心、生理本能等都受到影響,不可以亂批評政治的言論恐懼,學校教育的呆板制式等議題。藉此,得以看見黃春明小說在寫實主義下,觀看對象從鄉下到城市的變化,意謂作者關懷面向也在擴展。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D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D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黃春明手稿:〈大餅〉 / 撰寫者:吳茂松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D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宜蘭大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7202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D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宜蘭大學
撰寫者
吳茂松
創作者
黃春明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