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港社東社的竹生活文化|牽田祭

新港社東社的竹生活文化|牽田祭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新港社東社的竹生活文化|牽田祭

苗栗縣後龍鎮新港社由平埔族群中的道卡斯族組成,於每年七月半、八月半會個別舉辦兩次的牽田祭,牽田祭儀式包含賽跑(Mata)、扮番、祭祖(Patai)、舉旗牽田舞等儀式祭典中舉旗儀式最為重要,新港社當地的東西兩社都需要派出舉旗手參與。


據道卡斯族竹工藝師劉勤攀所述,舉旗儀式的舉旗手之背景,有諸多限制:1. 東西兩社需各出一位舉旗手。2. 為結婚兩年內、家中沒有喪事、夫妻雙方皆為初婚、身體健康、未曾擔任過舉旗手的男性。3. 由於牽田祭結束後,舉旗手須負責食物給族人享用,因此過去經濟不好的人,也難以擔任。


儀式進行中也有如下禁忌:1. 嚴禁女性、家有喪事及妻子有孕的男子觸碰牽田的旗子。2.舉旗手的家人不可拿衣服搧身體、往身上灑水,否則祭旗會被風刮倒。3. 祭旗若倒下,舉旗手全家會有不幸發生。4.牽田祭的祭旗旗桿,每年都要更換,不可以留,會由舉旗手帶回去,放到庭院裡作紀念,不可燒掉。可流傳後世子孫,是一個榮耀的象徵。5.同一年七月半、八月半兩次牽田祭,都會使用當年相同的三支祭旗。當年兩次祭典期間,祭旗會暫時立在牽田祭祭場旁邊,淋雨也沒關係,但不可以放倒的。


本筆資料之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向道卡斯族族人劉勤攀徵集取得授權,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彙整後撰寫。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所屬族群說明
道卡斯族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