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瓜石金泉寺

金瓜石金泉寺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金瓜石金泉寺建立於昭和12年(1937)9月,日治時期原名「金瓜石寺」,主神釋迦牟尼佛,由日僧「鹽崎三郎二」所主持,光復後改名「金泉寺」,居民則習稱之「和尚廟仔」。光復後,日僧返回日本,金泉寺由金銅鑛務局(臺灣金屬鑛業公司的前身)接收,並聘請修正法師(俗名「李查晡」)前來住持。

寺院初建時為黑屋瓦之日式木造建築,地下室為存放骨骸的靈地.寺後並建有火葬場;民國60年(1971),颱風襲倒原有建築,臺金公司遂於存放骸罈的地下室上方砌二層磚牆、屋頂平面鋼筋水泥建築,門前留下原房屋空地及門前洗石子水泥鳥居,其後數十年間雖多次整修加固,但建築主體結構樣式未大幅改動。

鑛業時期,金泉寺住持每日例行誦經作課,寺內的鳴鐘聲傳遍山城,居民心靈深獲安慰,每年春秋兩次大祭典、6月19日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4月8日釋迦佛祖萬壽浴佛,皆有眾多信眾前往金泉寺。

臺金公司自民國76年(1987)結束營運後,金泉寺開始乏人管理,但地下寺仍存放206個無主的鑛工遺骸,其中大多數是在昭和年間(1930年代)應日本鑛業株式會社向大陸沿海招募移工,而來到金瓜石鑛區採鑛謀生的溫州人,後來卻因戰爭阻斷交通無法歸鄉,或因疾病與鑛區意外客死異鄉。

民國80年(1991)4月1日,臺金人員與資產併入臺糖公司管理,金泉寺的管理維護仍然未被重視,周圍雜草叢生,地下室罈架腐蝕、導致骨骸散落。民國88年(1999),石山社區理事長吳謙次發動地方募款整修,且自民國89年(2000)農曆7月26日起,每年同日於金泉寺舉行普渡,由地方民眾贊普,參與普渡民眾逐年增加。地方社群有感於對鑛山苦難同胞的道德責任,多年來自主推動金泉寺的整修維護、祭祀、文史研究、步道整理、環境教育推展工作,並持續推動金泉寺的文化資產列冊,民國108年(2019)3月22日,金泉寺及其附屬火葬場終獲公告指定為新北市歷史建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金瓜石金泉寺 / 撰寫者:鄭春山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6973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新北市瑞芳區
別名
金瓜石寺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金瓜石
撰寫者
鄭春山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