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與言》雜誌於1980至1990年間,系統性的為臺灣學界創新引進德國當代社會學家哈伯馬斯(Jürgen Habermas)之理論,總共刊登6篇相關論文,包括:〈哈伯馬斯的知識理論 〉、〈介紹哈伯馬斯的溝通行為理論 〉、〈哈伯馬斯論意識型態的批判 〉、〈理論與實踐:韋伯與哈伯馬斯的比較分析 〉、〈哈伯馬斯 〉及〈 哈伯馬斯的新社會運動理論〉。
做為引領臺灣社會人文研究之卓越期刊之一,《思與言》一向勇於接受新思想與新方法。早期臺灣社會學之研究路徑仍在摸索中,除了少數實踐派學者在各地進行實地訪察外,極少有人投入純理論之研究與批判。直至1980年代起,社會學新銳學者陸續返國,各式學說才慢慢引進臺灣,《思與言》率先系統性的收錄不少具前瞻性之論文,埋下臺灣學術界批判思想的種子。哈伯馬斯之社會學思想即是其中之一,哈氏是德國二戰後新社會學思想之代表人物,他藉由界定知識的範疇與闡釋人類溝通的本能,為當時歐美學界帶來一股新潮流。
臺灣在1980至1990年間,正全力發展現代化與民主化,哈伯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的引入,讓本土社會學者重新思考如何應用新的知識架構,也激發臺灣社會進行更深刻的反思。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