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1997年出版之臺灣茶葉起源特色,茶業改良場編輯,內容描述臺灣各產茶縣(市)鄉鎮茶葉特色介紹。竹山茶區栽種最多的品種是青心烏龍種,1981年(民國70年)5月舉辦春茶優良茶比賽及公開展售,其品質風味頗受消費者喜愛,展售當天即被搶購一空;當時鎭公所為加强促銷竹山茶葉,開會決定呈請南投縣縣長吳敦義先生命名為「竹山烏龍茶」。
竹山鎭的照鏡山在50年前的山坡地就有零星的茶園,因茶葉市場需求增大,農民紛紛投入種茶,自西元1981年(民國70年)開始拓展種茶,使竹山鎮幾乎各里都有茶園的景色,1997年(民國86年)竹山鎭茶園面積達1,450公頃。2019年(民國108年)竹山鎮茶園面積為1,369公頃。竹山鎭的茶園依發展順序大致可分四大區,傳統區為照鏡山茶區、其次為延山里茶區,第三為福興里到坪頂里及鯉魚、瑞竹里茶區,第四為大鞍山區的番子田、獅頭湖茶區,並以這四大茶區為中心,隨茶葉行情愈佳,茶園也種往越高海拔的山區,竹山鎭農會總幹事陳伯三先生估計竹山鎭當時的茶園面積約2,000公頃,面積僅次於名間鄉茶區,種植品種以烏龍茶為主,亦種植茶業改良場推廣的新品種金萱、翠玉及四季春茶。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