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釋善因用日文撰寫的西元1930年代的釋善因日記共有5本,本篇日記取自第2冊的西元1936年的日記本。釋善因為彰化縣花壇鄉的虎山巖住持釋一修的後代,虎巖聽竹為西元1836年周璽撰寫的《彰化縣誌》記載邑中八景之一的名剎。釋善因日記從其西元1934年到日本京都西本願寺培育日本佛教僧侶學校中央佛教學院留學開始的記述。
本日為西元1936年5月13日 為其日記的第2本,當時於彰化的虎山巖,記載下本天日記。這一天的內容重點有二,一是穿著西服到彰化的警察署,為伯父王昌送去換洗衣物。一是到員林雙林寺,與陳德鑄相會。
文中提到送衣服給被拘留在警察署的伯父,當時臺灣的警察權限與管轄的事務遠高於日本內地的警察。日本領有臺灣後,為有效進行統治,從立法上賦予警察權限,以警察控制保甲,以保甲控制戶口,西元1920年,臺灣總督府進行地方行政改革,將一般行政與警務分開,然而指揮、監督街庄的郡守兼有警察權,當時的社會仍在強大的警察權與嚴密的保甲制度全面掌控下。
陳德鑄於4月11日自京都返臺,將年初釋善因留在臺北西本願寺別院的衣物帶回,釋善因特地前往員林的雙林寺。雙林寺的住持陳萬姜也就是陳德鑄的哥哥,並且在雙林寺留住一宿與陳德鑄長談。「雙林寺」位於員林,是在西元1917年(大正6年-民國6年)由鹿港人許林,向天上聖母廟產租地,創建土磚房厝,供奉釋迦佛祖,是員林一帶地方的信仰中心。陳德鑄也是西本願寺培育的臺灣人之一。雙林寺的陳萬姜和陳德鑄為兄弟,陳萬姜娶了許林的獨生女。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