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Kasavakan部落傳統食譜_木薯湯圓pinalaulr da kisaba

跟Kasavakan部落傳統食譜_木薯湯圓pinalaulr da kisaba有關的相片,共8張
跟Kasavakan部落傳統食譜_木薯湯圓pinalaulr da kisaba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Kasavakan部落傳統食譜_木薯湯圓pinalaulr da kisaba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Kasavakan部落傳統食譜_木薯湯圓pinalaulr da kisaba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Kasavakan部落傳統食譜_木薯湯圓pinalaulr da kisaba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Kasavakan部落傳統食譜_木薯湯圓pinalaulr da kisaba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Kasavakan部落傳統食譜_木薯湯圓pinalaulr da kisaba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Kasavakan部落傳統食譜_木薯湯圓pinalaulr da kisaba有關的相片,第7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Kasavakan部落傳統食譜_木薯湯圓pinalaulr da kisaba

木薯湯圓,建和卑南語 pinalaulr da kisaba,是卑南族ina林賢美記憶中的傳統飲食料理,透過再現,分享其家傳食譜。

林賢美表示,食材處理上,木薯去皮後切塊,由於中心纖維很硬、口感不佳,因而要特別削掉,然而削掉的食材在老人家的習慣裡也不會浪費它,除了拿來當肥料,還可以作為雞、鴨、鵝的大餐。

切塊後的木薯以電鍋蒸熟,接著用湯匙壓碎,壓到黏稠、柔軟具彈性,再加入糯米粉一起搓揉,捏成一顆顆的湯圓後,放入滾水中煮熟即可食用。

木薯湯圓的口感比地瓜更具彈性,不像糯米那麼黏,還能吃得到木薯細微的纖維。此外,木薯本身帶有甜味,因而不用特別加糖調味。對此,林賢美的母親感慨說,從前白糖是相當昂貴的奢侈品,因為吃不到,反而養成懂得吃食物原味的習慣。


1.食材

木薯(kisaba)一斤

糯米粉(’emu):一包,約100

砂糖(walru):少許


2.器具

菜刀(saytu)

電鍋(deruwan a dingki)

湯匙(karayup)

瓦斯爐(gas)

湯鍋(vulrawan)


3.料理步驟

(1)將木薯剝皮切塊

(2)切塊的木薯放入電鍋蒸,外鍋放一杯水

(3)蒸好的木薯放涼後,用湯匙壓成泥狀

(4)加入糯米粉,充分混合

(5)搓揉成小湯圓

(6)將小湯圓放入滾水中

(7)視個人口味加糖

(8)湯圓浮起即完成


註: ina,建和卑南語,對卑南族伯母姨嬸輩的敬稱。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別名
建和卑南語 pinalaulr da kisaba
撰寫者
卓幸君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所屬族群說明
卑南族
保存者/保存團體
林賢美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