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1976年(民國65年)彰化縣彰化市埔陽街。也因為煤球上鑿了很多圓孔,看起來有點像蓮蓬,所以又有人稱它為「蓮炭」。其實煤球上的圓孔,可是有它的用途,除了在燃燒時,能夠透氣助燃,也讓人們更方便夾取呢。通常一個煤球,可以連續燃燒五個小時,等到煤球呈紅棕色,就代表已經燒完,可以把它拿出來,再放進新的煤球,將新煤球引燃後,繼續使用。不過煤球燃燒時會產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不但造成空氣汙染,也會把人嗆得淚流滿面,長期吸入體內,更容易損害健康。
以前製造煤球,都用人工方式,首先,將煤炭渣,黏土加水攪拌均勻,再將這些和好材料鏟進圓形鐵模裡,蓋上鐵蓋,用木槌敲打鐵模壓成形後,將煤球倒出來運送到廣場曝曬至乾燥,才算大功告成。不過,由於生活形態改變,現在都市都使用瓦斯作為主要燃料,打造煤球行業便日漸沒落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