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野村澄江

野村澄江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本籍愛知。曾以《靜物》入選第10回(1936)臺展西洋畫部,畫作簽名以「S. Nomura」落款,「Nomura」即「野村」、「S. 」即「澄江(Sumie)」的日文讀音及縮寫。野村澄江的生平不詳,相關文獻目前僅一則1936年《臺灣日日新報》的初入選者採訪報導。根據此則報導,澄江年齡20歲,是鐵道部自動車課野村豐助的獨生女,「臺北一高女畢業後,一邊待在家,一邊師事鹽月畫伯」,澄江謙虛地向記者表示「正式學畫是去年才開始的」。經查總督府職員錄,具警察背景的豐助於1930年來臺擔任基隆警察署署長、1934-38年轉任鐵道部自動車課、1939-44年擔任板橋街街長等職(職員錄中有一名本籍鹿兒島的同名同姓者在臺北市役所衛生課任職)。此外,根據《臺灣人士鑑》(1943)所載豐助的「家庭」資料:「長女澄江(任教於愛知縣安城女子專門學校)」。安城女子專門學校(今愛知學泉短期大學)於1912年創校,原校名為安城裁縫女學校。立石鐵臣在京町畫塾展的評論(1936)中有提及「野村澄子」(「子」字為一種暱稱),因此可知澄江於「去年」即1935年起在京町畫塾接受鹽月桃甫的繪畫指導,至於何時回愛知任教,則有待考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野村澄江 / 授權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Taifuten_artist&id=563_w-00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別名
野村澄子
讀音
ノムラ スミエ (Nomura Sumie)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性別
出生地
不詳
出生年月日
1916
卒年月日
不詳
來源
1.〈新入選の人々/賑かな女軍の進出〉,《臺灣日日新報》,1936-10-19(版7)。2.立石鐵臣,〈ぷらんたん 美術の魁 臺高展と京町畫塾展〉,《臺灣日日新報》,1936-02-08(版4)。3.〈野村豐助〉,《臺灣人士鑑》,興南新聞社,1943,頁316。
父母
父野村豐助;母みや子
兄弟姊妹
兄野村豐春/兄野村豐繼
撰寫者
李淑珠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臺展第10回(1936)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