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甲鎮瀾宮

跟大甲鎮瀾宮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大甲鎮瀾宮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照片中看到的是「大甲鎮瀾宮」(大甲天上聖母)的外觀,以及附近中藥房內所保存的鎮瀾宮媽祖「藥籤簿」。據廟方記載,先民為奉祀從大陸湄洲奉請來臺的天上聖母,最早於1732年(清雍正10年),在今鎮瀾宮的現址上,就興建了小廟;1787年(清乾隆52年)重建過後,相關的文字記載也出現在方志之中。


在傳統醫療資源比較缺乏的年代裡,除了少數藥房可提供醫藥服務,民眾不幸罹患疾病時,往往束手無策,只能聽天由命。縱使到了清末和日治時期,開始有西方醫學傳入,但對大部分經濟窘迫的民眾來說,就醫仍然是難以負荷的重擔。臺灣許多廟宇基於上述的背景,便開始在廟中設置了讓民眾自行向神明祈求醫療照護用的「藥籤」,而大甲鎮瀾宮也是透過藥籤中所記載的各式籤方,療癒了無數代民眾的生理與心理。


根據廟內工作人員表示,在大甲鎮瀾宮求取藥籤的方式,是上香向天上聖母稟告病情後,去籤筒內索取籤號,得到媽祖三聖筊的同意後,就可以前往附近的中藥房,告知藥房所求得的號碼,藥房就可以憑著早年自行抄錄的藥籤內容來抓藥。民眾回家煎藥時,也要先點香、燒金紙,遙請天上聖母,並在將線香插在煎藥壺的壺嘴上,約過一炷香的時間後,就可以開始煎藥,表示這帖藥已經得到了天上聖母神力的加持。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大甲鎮瀾宮 / 撰寫者: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61252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