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蟾蜍山及煥民新村

跟蟾蜍山及煥民新村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蟾蜍山及煥民新村有關的相片,第1張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蟾蜍山及煥民新村

蟾蜍山為於臺北盆地南緣的隘口地形,自古即為原漢爭奪的戰略要地,是早期「公館」地名的起源。早年因軍事管制,這裡仍保留了都市發展的軌跡,包含瑠公圳與古道、日治農事所/蠶改場宿舍群、見證中美協防歷史的空軍「煥民新村」以及充滿人情味的自立營造聚落。這裡獨特的山城景觀,吸引了侯孝賢等藝文工作者前來取景創作,是台灣新電影中的重要場景,而完整的淺山生態系與依山而建的有機聚落,則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都市「里山」。2013年,空軍煥民新村面臨拆除危機,在當地好蟾蜍工作室、侯孝賢導演及劇組、臺大城鄉所及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於2016年登錄為文化景觀,內含「聚落區」、「歷史農業區」、「軍事區」、「生態區」,面積約等同一座大安森林公園。2017年開始,為配合文化景觀保存維護,臺北市透過公民參與示範計畫,持續討論該地區的發展需求及相關規劃,凝聚保存願景。2017年底,煥民新村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分期進行修復規劃,透過整裝39戶眷村空間,期待再生眷村文化,為文化資產保留與活化,創立新的典範。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蟾蜍山及煥民新村 / 撰寫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ND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6071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ND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9巷
別名
蟾蜍山聚落
事件
2016年公告為文化景觀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0083333
所在地-經度
121.5436111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蟾蜍山
現況
文化景觀
撰寫者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