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大村五通宮

跟彰化大村五通宮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彰化大村五通宮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照片拍攝於2020年(民國109年),照片由彰化縣文化局提供,位於彰化縣大村鄉大溪路24號。五通宮當地民眾大多稱為「埤腳五通宮」,「埤腳」是地方庄頭的稱呼,行政區域包括目前的埔心鄉埤霞村、埤腳村與大村鄉新興村。年代應在1662年(康熙元年)之前,歷史悠久,後人才通稱為「埤腳五通宮」。

因此,外地人常誤以為五通宮位於埔心鄉埤腳村,其實是位於大村鄉新興村。該廟於2014年(民國103年)5月30日經彰化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依文獻記載,五通宮奉祀的五顯大帝屘王金身是由黃姓祖先由福建詔安縣官陂鄉奉請過來,由鹿港登岸後沿路來到「埤腳」居住,並建造茅屋棲身,屘王就被安頓在屋中由該善信朝夕膜拜,但外人並不知情。從茅屋到小祠堂,到了1825年(道光5年),埔心二重湳(現為埔心鄉二重村)鄉紳黃心南發起集資改建小廟。到了1930年(昭和5年),廟體經風雨摧殘,已不堪使用,地方士紳黃添池發起籌募,重建「五通宮」,歷經4年後竣工,就是現今前殿的廟貌,為使宮務順利推展及管理,於1937年(昭和12年)公推地方士紳黃合益為首任管理人。

廟內雕樑畫棟,工法細膩、巧奪天工,極富藝術價,主委游博程指出,廟柱門聯充分體現該廟信仰文化,如龍門對聯「五夜光明悟徹靈山燈一盞,通天變幻皈依綠水國千田」即為員林漢學宿儒黃溥造的傑作,而屋柱聯「具飢溺猶己之懷得名垂萬古,體天地好生之德宜廟食千秋」則為鹿港秀才施梅樵所題。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彰化大村五通宮 / 撰寫者: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6054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