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ネ‧ス‧パ》第5期,水蔭萍〈朱衣の聖母祭〉

《ネ‧ス‧パ》第5期,水蔭萍〈朱衣の聖母祭〉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ネ‧ス‧パ》第5期,水蔭萍〈朱衣の聖母祭〉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朱衣的聖母祭〉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文學作品。

〈朱衣的聖母祭〉為楊熾昌以筆名「水蔭萍」發表於1935年八月《ネ‧ス‧パ》雜誌第五號。《ネ‧ス‧パ》(N’EST CE PA)為1934-36年間於台灣發行的日文大眾藝術雜誌,登載電影、戲劇、音樂、美術等藝術訊息。這篇文章描述楊熾昌閱讀在台日人作家西川滿出版的第一本詩集《媽祖祭》之感。西川滿在西方教養的薰陶下,將創作結合法國文學的浪漫風格、台灣閩南語詞彙與民俗宗教,以及中國漢詩文傳統,掌握了關於東洋的精神進行創作,除了詩文內容之外,楊熾昌亦提及《媽祖祭》赤紅金泥的封面,並對於書籍裝幀所呈現出西川滿對於台灣傳統民俗文化的細膩觀察與心思。1934年,西川滿進入《台灣日日新報》擔任藝文版主編,同年9月創設「媽祖書房」,刊行《媽祖》雜誌。從當中的作品反映出當時許多在台日人作家及藝術家,如:畫家石川欽一郎、梅原龍三郎等,都顯現出試圖將台灣的自然景觀、民俗信仰或歷史處境,以不同於台灣創作者的觀點進行多元詮釋的用心。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ネ‧ス‧パ》第5期,水蔭萍〈朱衣の聖母祭〉 / 撰寫者:本木工作室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5837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本木工作室有限公司
創作者
水蔭萍(楊熾昌)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35/08
媒體類型
文件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