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全球化、區域整合與中國崛起的條件

全球化、區域整合與中國崛起的條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全球化、區域整合與中國崛起的條件

由於中國的規模巨大,它在世界經濟結構中的浮沈將直接改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資源配置,因此中國是否崛起必須放置於世界經濟與權力結構的可能改變來評估。在這篇論文中,我們論證中國的崛起是植根於「全球化」的結構轉型,然而,與一般主流的解釋不同,我們認為,把全球化當成全球要素價格均等化是一項迷思,推動全球化現象的核心動力必須從美元金本位轉變為後來的美元本位來理解。美元金本位賦于了美國發行超過其黃金準備的美元,美元本位則更進一步地擴大美國從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鑄幣利得(seigniorage),這一金融優勢使美國可以用信用賒欠的方式使用了遠超過其國內生產力的全球物資,並使得全球的經濟增長建立在美國市場的增長上。美元本位在1980年代的危機一方面造成拉丁美洲國家進口替代工業化的「結構調整」,另一方面則推動了東亞區域產業分工的轉型,使得中國接受大量依賴美國市場的出口導向外資。雖然出口導向工業化帶來中國GDP與外匯的快速擴大,我們論證,中國的崛起卻必須以走出「美元循環」為前提,要達到這一目標,中國除了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外,還需要進行更深層的社會與政治改革以擴大內需規模。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全球化、區域整合與中國崛起的條件 / 撰寫者:思與言人文社會學社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思與言人文社會學社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5620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思與言人文社會學社
撰寫者
思與言人文社會學社
創作者
蔡宏政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7/6/1
媒體類型
文件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