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家庭計畫背景概述

家庭計畫背景概述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家庭計畫背景概述

圖為1960年代臺灣省家庭衛生推行委員會的子宮內避孕器「樂普」(Lippes loop)宣傳文宣

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帶來大量移民,使台灣人口迅速增加。起初政府以反攻大陸為目標,並未將人口視為問題,但隨著政局變化,回歸大陸已非急迫要務。又美國在戰略考慮下,以金援支持臺灣做為反共島鏈,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美國的援助造成壓力。基於政治情勢考量,台灣與其他美國支持的島鏈國家相近-韓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展開了1950-1970年代一連串以「家庭計畫」為名,實為人口控制的節育政策。 在美國的支持下,台灣於1950-60年代成立許多相關組織,如1962年台灣省衛生處成立臺灣省家庭衛生推行委員會,透過地方衛生單位執行家庭計畫宣導,家計員挨家挨戶拜訪婦女與家庭,讓她們改變多子多孫多福氣的想法,提倡家庭和樂需要計畫生育等衛教,學習使用保險套或安裝樂普等方式避孕。

家庭計畫的推動,使台灣人口總生育率(平均一位婦女一生所生的胎數)從1951年開始持續下降,從7.05人降至1985年時1.89人。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D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D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家庭計畫背景概述 / 撰寫者: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D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團法人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55488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D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社團法人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撰寫者
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資料來源
臺灣婦幼衛生協會授權提供
參考資料
楊惠君,〈為國民健康扎根 為公共衛生奠基〉,《台灣公衛行腳》,台北市:玉樹圖書,2001;林進修,〈節育績效達百分百 人口結構成功轉型〉,《台灣公衛行腳》,台北市:玉樹圖書,2001;台灣婦幼衛生協會,《溫新堅實的腳印:台灣婦幼衛生的故事台灣公衛行腳》,台北市:台灣婦幼衛生協會出版,2004;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新婚健康手冊》,台中: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出版,2016;齊力,〈台灣地區輸卵管與輸精管結紮手術接受調查者報告〉,《家庭計畫通訊》,台北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出版,1985;郭文華,〈美援下的衛生政策:一九六○年代台灣家庭計畫的探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台北市: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郭文華,〈從家庭計畫看一九六○年代臺灣公共衛生的科學與政治〉,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medical/read/read_16.htm ,取用日期:2020年8月20日;國民健康署青少年網站,〈子宮內避孕器〉,https://young.hpa.gov.tw/index/yngshow.aspx?CDE=YNG20170819202036FSX&t=YTP20170704133622N8A,取用日期:2020年8月20日;家庭計畫研究所官網,〈家庭計畫研究所簡介〉,http://homepage.ntu.edu.tw/~psc/newsletter/%BBO%C6W%AC%D9%AEa%AEx%ADp%B5e;%AC%E3%A8s%A9%D2%C2%B2%A4%B6.htm,取用日期:2020年8月20日。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