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文藝》第2卷第2號

跟《臺灣文藝》第2卷第2號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臺灣文藝》第2卷第2號有關的相片,第1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臺灣文藝》第2卷第2號

《臺灣文藝》,漢、和文並刊文藝雜誌。1934年(昭和9年)11月5日由臺灣文藝聯盟創刊發行,編輯兼發行人為張星建。月刊,共15期,1936年8月28日以後停刊。創刊〈熱語〉指出:「我們的方針不偏不黨」、「把這本雜誌辦到能夠深入識字階級的大眾裡頭去」、「看我們的藝術之花在世界心臟上開放吧」,以實踐文藝大眾化為目的。因臺灣文藝聯盟成員遍布全臺且橫跨各藝術領域,使該刊成為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重要推手。

第2卷第2號小說有巫永福〈河邊の女房達〉、寫資本主義中資源分配不均的有楊逵〈難產(一)〉、楊華〈一個勞動者的死〉和琅石生〈闇〉;詩有丘英二〈秋雨〉、江燦琳〈月下微吟〉、楊華〈晨光集〉、嵩琳〈匆々〉;評論有楊逵認為臺灣文學應走向寫實讓大眾共感的〈藝術は大眾のものである〉、郭天留提出以寫實主義作為創作途徑的〈創作方法之片段感想〉、張深切提出臺灣文學應「真實」表現的〈對臺灣新文學路線的一提案〉。另刊有頑銕翻譯的〈魯迅傳(一)〉、郭沫若〈魯迅傳中的誤謬〉、賴明弘〈訪問郭沫若先生〉、一吼〈幾齣破布班〉、甫三童謠〈呆囝仔〉、由臺灣文藝同好談文藝大眾化、作家與作品和雜誌經營等問題的〈北部同好者座談紀錄〉。

《臺灣文藝》:http://dhtlj.nmtl.gov.tw/opencms/journal/Journal012/index.html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臺灣文藝》第2卷第2號 / 撰寫者:邱歆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1568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資料來源
1.張星建編輯,《臺灣文藝》2:2號(臺中:臺灣文藝聯盟,1935)。2.柳書琴主編,《日本時代時期臺灣現代文學辭典》(臺北:聯經,2019)。3.柳書琴,《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臺北:聯經,2009)。4.黃英哲編輯,《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5.梁明雄,〈日據時期《台灣文藝》雜誌評述〉,《稻江學報》5:1(2010),頁158-168。6.「台灣文學期刊目錄資料庫:臺灣文藝」(來源:http://dhtlj.nmtl.gov.tw/opencms/journal/Journal012/index.html,檢索日期:2020.07.16)。
撰寫者
邱歆
創作者
張星建編輯兼發行人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5/02/01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臺灣文藝聯盟
存放位置
國立臺灣文學館
版本
原版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