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圍鄉位於蘭陽平原東部,東臨太平洋,又居蘭陽溪下游,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士質肥沃,非常適合農作,曾是平埔族噶瑪蘭人在溪北最大的根據地,也是清領時期漢人入蘭拓墾後,較早開發之區域。「壯圍」昔稱「民壯城」或「民壯圍」,係1802年嘉慶年間,漢人入佔五圍後,酬予偕同拓墾的民壯鄉勇之地。昔日蘭陽地區有數處由鄉勇拓墾之地,皆稱「民壯城」;後宜蘭納入版圖,官府在五圍(今宜蘭市)建立廳城,頭城遂改「頭圍」,蘭地之各「城」亦皆改稱「圍」,於是「民壯城」改稱「民壯圍」,沿用至日治時代。1920年實施五州二廳制時,台灣總督府在此設立「壯圍庄」,劃歸台北州宜蘭郡管轄。戰後,改街庄為鄉鎮,稱「臺北縣壯圍鄉」;1950年宜蘭正式設縣,改稱「宜蘭縣壯圍鄉」,迄今。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