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山張貢元匾額

竹山張貢元匾額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清治初期,漢人拓荒的腳步深入水沙連社及阿里山社接壤的濁水溪流域,在乾隆13年(1748)年的契字中,已可見社寮地區成為漢人開墾的地區,設立許多就地合法的官莊,並改設正、副總理,專責處理地方事務,社寮遂成為「前山第一城」的交通渡津。

18世紀末,張天球於竹山地區拓墾有成,張宅即為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大墾戶張天球的宅第。張天球卒於道光27(1847)年正月享年76歲,膝下有子4人,長子張煥文、次子張守仁、三子張秋闈(秋圍)、四子張慶壽,其長子張煥文於咸豐4年(1854)考取秀才並選為貢生;三房張登邦也於清光緒18年(1892)考上雲林縣學之秀才,張氏家族也逐步發展成為社寮地區的重要望族,張貢元宅第也成為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

張貢元宅第位於莊氏家廟對面,張氏渡臺始祖張創定居社寮,其子孫張煥文於咸豐4年(1854)被選為貢生,故正門懸掛「貢元」匾額,由福建臺澎提督學政裕鐸為其所立。清朝的恩貢有個特權,沒有發生重大事件且經奏准,學政不得加以褫革。現存的匾額中央為「貢元」兩個大字,其他行款文字為「欽命福建臺澎提督學政裕鐸為咸豐甲寅科貢生張煥文立」,整個內容完全是清代歲貢生匾額形式。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張凱惠
創作者
張凱惠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