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論述高雄縣大寮鄉的概況,包含了當地的地理環境、歷史古蹟、人文風俗、建築名勝、教育與經濟等多項內容。旨在增進大眾對於大寮鄉的認識,並可作為鄉土教育的題材與社區營造的參考資料。
本文共分為16個部分,主要分為自然與人文兩大類。一為自然方面,說明大寮鄉的地理位置、行政區域、地形(鳳山丘陵、大寮平原)與水文(高屏溪)等等;二為人文方面,說明當地發掘的考古遺址雖有13處多(多屬大坌坑、牛稠仔和蔦松文化層),但大部分卻受到破壞。另外,從古地圖與史料來觀察聚落的形成、建構出水利灌溉(鳳山丘陵、曹公圳)與津渡(下淡水溪)的網絡。當地平埔族以馬卡道族為主,後來漢人集團移入後,以張簡氏、簡氏為主。名人多以武舉人為主,如張簡魁、戴維清與山仔頂的陳氏家族。經濟產業從日治時期興起的製糖業接續到戰後的豆類瓜果(紅豆、西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該地的交通建設十分完善,如公路、鐵路、捷運、橋梁與機場等建立。當地的民間宗教信仰以道教、佛教為主,並列舉諸多廟宇與民俗活動,如祭祀義民爺、普渡等。有關建築風貌,包含了以竹子為建材的柱子腳厝、咾咕石厝、閩式與日式等多樣風格。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