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打狗社」平埔族遷徙到「阿猴社」路線之初探

「打狗社」平埔族遷徙到「阿猴社」路線之初探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打狗社」平埔族遷徙到「阿猴社」路線之初探

本文為探討「打狗社」平埔族避難到「阿猴社」的經過,透過文獻《臺灣府志》、《鳳山縣志》、《臺灣文化志》等與古地圖《臺灣輿圖》、《臺灣番社輿圖》、《臺灣軍備圖》等,觀察平埔族遷移的經過和選擇路線的動機。

本文介紹「打狗社」平埔族的族源與族名由來,為西拉雅族之分支──馬卡達歐族,以從事漁獵與粗耕維生之部族。針對該族遷移路線共分為三個部分,歷經三次的遷徙。第一次遷移的原因在於遭到林道乾海盜集團的侵擾,故而從打狗山(打鼓山)逃往至阿猴林(現今仁武鄉及大樹鄉一帶);第二次遷移的原因為清廷平定朱一貴事件時,對諸羅門山地區(包含阿猴林)進行軍事搜查與掃蕩,再加上漢人開墾人數大量增加,壓迫到馬卡達歐族的生存空間,進而又遷移至阿猴社(現今屏東市一帶);第三次遷移的原因則是在康熙乾隆時期,因客家人進入屏東地區開墾,逐漸影響到阿猴社的平埔族,故又遷移至番仔寮(位於屏東市與三地門之間)。 

本篇透過古今地圖的比對,以及文獻上的考證,還原當時「打狗社」的平埔族遷移的緣由與路線,並從中了解到漢人的拓墾活動是影響到平埔族遷移的主要原因。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打狗社」平埔族遷徙到「阿猴社」路線之初探 / 撰寫者:高縣文獻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10848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撰寫者
高縣文獻
創作者
簡炯仁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3/11/15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文件
出版者
高雄縣政府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