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34年以後清廷在臺灣設置軍廠修造船隻,雖然大部分軍工料是由中國輸到臺灣,而臺灣所產的「猴栗、樟板」便由臺灣設廠採集,猴栗採集區設置在鳳山縣阿猴林。雖然阿猴林遠離鳳山縣的拓墾中心南路沿線,然而,軍工廠的設置除吸引大批技術工人進駐,也帶動龐大的人力進入當地進行拓墾活動。所以在康雍時期阿猴林(大樹丘陵)已經呈現全面開發的局面。
因軍工料需由阿猴林運往臺灣府或臺灣道臺,而大批進駐的人口須以鄰近市集為消費場所,進而帶動該兩途徑沿線地區的開發,於是康熙末年軍工料運輸沿線形成不少聚落,甚至楠仔坑、中衝、阿公店、半路竹及大湖更崛起為南路沿線的市集。除了阿猴林之外,與其一河之隔的屏中、屏北在乾隆中葉以前不但已成全面開發的局面,也促使阿猴街及阿里港街崛起為重要市集。
作者透過本文的闡述,康雍年間軍工料採集廠設置於阿猴林,對鳳山縣的主要地區之開發有重大影響,同時也帶動其鄰近地區的發展,甚至帶動另一地區的開發。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